5月6日、8日、9日,英山县“强初”行动计划——2025年教师培训项目第二次集中研修活动在三所教联体中心学校有序开展,全县11所初中九年级中考七科教师全员参训。此次研训聚焦中考二轮复习要点,通过同课异构、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形式,助力教师准确把握复习方向,强化提升教学能力,为整体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思源实验学校专场
6日,语文专场在县思源实验学校报告厅“打头阵”。
公开课
首先,英山县思源实验学校的马玲老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说明文教学公开课。课程聚焦说明文三大核心考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运用技巧。马老师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安排了当堂写作训练巩固知识,还总结出实用的答题模板,最后通过课后练习强化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示范课
紧接着,武汉市卓刀泉中学王希老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用类文本文意理解示范课。课程以案例分析导入,引导学生辨析文本中的各种逻辑关系,系统讲解"一读二划三比四析"的解题步骤和"解句析意、循脉探意、贯通文意"的阅读方法。王老师提炼的文意理解四大要点——沉浸的阅读心境、关键信息捕捉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本整体把握力,为实用类文本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方法指引。整堂课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方法指导具体实用,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可操作性,是一堂扎实有效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示范课。
微报告
随后的专题报告中,王希老师进一步深化探讨,在《穿行字里行间领会篇章奥义实用类文本的“考”与“教”》中,系统阐述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策略。报告从课标要求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品言会意”与“得意忘言”的阅读区分,强调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关键能力,提出了创设真实语言情境、突破学科壁垒、拓展读写应用范围等原则,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
8日,全县九年级26名道法教师齐聚一堂,如期开始研训活动。
公开课
首先推出的是公开课《两会启幕议国是解锁发展新密码——道法中考二轮复习时政专题》,英山县思源实验学校金铺校区张足老师以2025两会热点为切入点,设计了四个递进式教学环节: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用数据解读中国式民生实践;聚焦教育与银发经济等议题,引导学生探讨发展路径;结合中考要求进行真题训练。整节课“议学结合”,将时政热点与考点有机融合,既强化知识,又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思辨能力。
示范课
紧接着,示范课《两会启幕议国是解锁发展新密码》推出,武汉奥山实验初级中学张迟老师采用“三步走”:通过“唱歌猜制度”“看图猜机关”等趣味竞赛夯实政治基础知识;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深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热词,并开展“我给两会捎句话”互动活动;对接中考要求,通过调研报告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性地用“开盲盒”游戏将知识传授与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统一。整节课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互动游戏巧妙结合,活跃了气氛,加强了实效。
议课评课
议课评课环节,张足和张迟两位老师分别从教学设计理念、课堂环节架构及互动游戏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张足老师重点阐释了“议学结合”的时政复习模式,张迟老师则分享了趣味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两位老师与参训教师展开热烈互动,通过教学案例剖析和游戏化教学经验交流,实现了教学智慧的碰撞与共享,现场研讨氛围浓厚,研训成效显著。
微报告
最后,张迟老师做《2025年湖北省道法中考预测及备考建议》专题报告,系统分析中考试卷特点与备考策略。在试卷分析部分,报告从命题趋势和核心考点两个维度深入解析选择题,重点剖析司法机关职能等难点内容,同时针对问答题提供结构化答题指导;在备考策略方面,张迟老师强调要深度研习武汉元调三四调真题规律,优化复习课教学模式,紧密跟踪2025年1至5月重大时政热点,并充分利用省市调考试题资源。报告通过真题导向与时政融合的备考路径,为参训教师提供了一套科学且操作性很强的中考复习方案。
9日,英语学科专场研训随着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声拉开帷幕。
公开课
首先,思源实验学校李海霞老师主讲公开课《短文填空专项突破训练》。李老师以“What is Text Completion?”导入,引导学生把握提示词短文内容和填空要求三大关键要素,系统讲解四步解题法:分析提示词、通读全文、细读分析、回读核查,并借助问卷星实时收集学情反馈。随后针对动词名词形容词和代词四大高频考点进行专项突破,重点讲解时态语态、非谓语词性转换、单复数所有格句法功能比较等核心知识点,通过典型例题示范解题思路,强调固定搭配记忆和语境辨义技巧。最后通过分层训练和实战演练实现“讲练评”教学闭环,有效提升学生的系统解题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示范课
紧接着,武汉市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何睿老师的示范课《Remember ‘FORM’ while Understanding ‘MEANING’》以环保话题切入,通过“如何看待环境现状”和“学生如何保护环境”两个问题引发思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步骤解析文本关键信息,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三大阅读策略:预测推断、把握主旨和分析梳理。课堂设置分组任务完成短文理解,并创新性地采用学生互评机制,最后布置延伸作业,形成完整的“问题导入-方法指导-实践应用-评价反馈”教学闭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环保意识。
议课评课
议课评课环节,李海霞老师系统阐述了短文填空“四步解题法”的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测评实践,何睿老师则重点分享了阅读课的情景创设与互动评价策略。两位教师通过典型案例,与参训教师深入探讨了教学素材选取、活动设计等关键环节,实现了教学经验的深度交流。
观课交流环节,参训教师积极分享收获。大家高度评价两节课的创新设计并表示将借鉴运用,同时大家对信息化测评和小组互评模式深表认同。现场研讨热烈,有效促进了教学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
经验分享
最后,何睿老师就《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做经验分享,何睿老师系统阐述了中考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提出以学情诊断为基础构建“词性进阶”四维教学模型,通过“口诀记忆+情境演练”双轨教学强化高频考点,建立“语境-词义-搭配”三维解题框架,并形成“诊断-训练-反馈”动态优化机制。他建议在复习中增设30%探究性任务,实现基础巩固与思维拓展的7:3黄金配比,充分体现精准分层的备考理念。该策略将系统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为中考复习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
实验中学专场
8日下午,历史学科集中研训在英山实验中学有序开展。
公开课
实验中学段德环老师带来《二轮复习专题四:中国古代经济》公开课。课堂上,段老师紧扣农业经济、手工业生产、商业发展、经济政策四大考点,精讲核心内容,深度剖析真题,精准提炼命题点,为学生总结答题方法,助力学生深透理解考点,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专 家说课
武汉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童绥宝老师以《二轮复习—古代经济发展》为题进行说课。童老师围绕古代经济之脉络、古代经济之表现、古代经济之原因三个部分开展复习,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通过深度剖析典型真题,将理论与实战结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强化知识掌握。
议课评课
随后,童绥宝老师对段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深入点评。童老师指出,段老师的课堂深度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教学目标精准锚定,课程架构严谨有序。通过知识导图这一创新工具,将教学内容从宏观架构到微观细节层层串联,实现了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让整堂课亮点频现、特色鲜明。
同时,童老师秉持严谨治学态度,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建议。他着重提醒老师们要打破教学的机械模式,避免程式化讲授;同时与大家分享了多个极具启发性的教学新思路,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方向指引。
在童老师的带动下,参训老师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教学研讨中。大家畅所欲言,围绕公开课内容分享见解、提出困惑,现场思维火花四溅。面对老师们提出的各类问题,童老师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为老师们答疑解惑,有效推动了教学研讨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微报告环节,童绥宝老师带来了主题为《2025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重点与备考策略》的精彩分享。童老师将中考历史知识体系拆解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三大板块,深入剖析各板块核心考点。通过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精准提炼出每个板块的关键知识点与高频考点,为师生们搭建起清晰的知识框架。分享过程中,童老师结合多节优秀课例,生动阐释了历史复习的核心要点。他强调,在二轮复习阶段,要将主干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避免知识碎片化;同时,他还强调能力方法需灵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针对备考策略,童老师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师生应深入研读考试要求,明确考试方向与命题趋势;坚持主题教学,围绕核心主题整合知识,提升复习效率;重视阶段特征,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风貌与发展规律;鼓励追思维创新,突破传统复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精准练习与解题指导,通过典型例题剖析,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提升应试能力。童老师的分享干货满满,为2025 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9日下午,化学学科研训在实验中学如期开展。
公开课
实验中学刘庆执教《工业流程题解题思路及方法》公开课。课堂以一组精美的盐湖旅行照片导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场景巧妙融合,瞬间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攻克工业流程题这一化学难点奠定轻松有趣的学习基调。
课堂上,刘老师深入剖析工业流程题的试题特点。他以“探究主线—探究思路—探究设问点—总结答题模式” 为脉络,选取典型真题进行拆解分析。从原料预处理的方法和作用入手,详细讲解研磨、煅烧等处理手段背后的化学原理;结合过滤、结晶等常用分离操作,分析其在工业流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精心归纳出适用于不同题型的答题模板,帮助学生构建解题思维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结合多道中考真题,边讲解解题思路,边引导学生实战演练。通过及时的练习与反馈,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掌握答题技巧,有效提升了解决工业流程题的能力。
示范课
武汉东湖高新区化学教研员杨银分老师带来的示范课《按图索骥工艺流程题》,以“按图索骥” 为切入点,紧扣真题,深入剖析试题结构,从题头获取背景信息,从题干挖掘关键线索,从题尾明确答题方向,为学生揭开工艺流程题的神秘面纱。
杨老师着重阐述了工艺流程题的考察方向,从学科素养与知识能力两大维度展开。学科素养上,注重证据推理与分析,以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知识能力方面,则聚焦于信息提取与应用、物质分析与反应、酸碱盐的反应与转化及离子共存与检验。
教学过程中,杨老师通过“真题引路,思维建构,学以致用,现场答题,归纳小结” 五个环节层层递进。以经典真题为范例,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逐步建构起完整的工艺流程题思维模型;学以致用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题目中,在实践中巩固提升;现场答题与归纳小结,则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强化对思维模型的理解与运用。整堂公开课逻辑清晰、环环相扣,让学生们在探索中掌握解题技巧,提升学科能力,收获满满。
议课评课
议课评课环节,两位执教老师率先登场,分别围绕课程设计思路展开分享,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环节的构思,细致入微地阐述了课堂背后的匠心设计。
随后,杨老师对刘庆老师的公开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杨老师指出,刘老师巧妙运用情境创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打破学科与生活的壁垒,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鲜活可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更让他们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极具借鉴价值。同时,整堂课流程紧凑,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从知识点讲解到真题突破,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课堂驾驭能力。随即,参训教师踊跃发言,既有对课堂设计的深刻见解,也有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大家在观点的碰撞与融合中,进一步明晰了二轮复习中工艺流程题的复习方向。
微报告
最后,杨老师带来题为《精准突破提质增效——九年级化学二轮复习策略》的微报告,围绕中考化学复习痛点展开深度剖析,报告伊始,杨老师以三个犀利问题引发共鸣:“为什么我复习了,学生还是不会?”“我要怎么讲学生才会?”“为什么其他老师的学生会,我的学生不会?”针对这些问题,杨老师从多维度提出解决方案。在时间与复习安排上,制定科学规划;对不同层次复习对象分类指导。重点阐述四大复习策略:回归课本,挖掘教材深度,结合生活实例拓展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用思维导图梳理化学知识体系;聚焦考点,强化练习,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核心内容;深入研究中考试卷,精准把握命题趋势。同时,他还分享了多个复习内容处理建议与典型案例,整场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价值,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杨老师的策略为指引,精准诊断学情,优化复习方案,让二轮复习真正成为学生能力跃升的“加速器”。
长冲中学专场
8日,长冲中学报告厅,英山全县128名九年级数学教师参加培训学习。
公开课
下午2时,公开课《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综合问题》首先推出,主讲人英山县长冲中学沈历亚老师聚焦求三角形面积,系统讲解面积计算公式及平行线转化等实用技巧。课堂通过两道典型例题展开:第一题示范公式的直接应用,第二题结合几何变换展示解题思路,并配以随堂练习巩固所学。整堂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既夯实基础知识,又培养解题技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示范课
紧接着,武汉市中北路中学孙彬老师执教的《二次函数专题复习课—面积问题》示范课,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系统讲解了割补法转化斜三角形、设参法建立方程、配方法分析函数特征、相似转化法比例运算等四种解题方法。整节课教学设计层次分明,知识脉络清晰,孙老师通过精准的讲解和生动的示范,将抽象的数学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她对解题思路及其与数学方法渗透的分析,展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充满了教学智慧。
孙老师的示范课还同步进行了线上直播,高清画面与清晰音效完美呈现课堂细节,很好地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议课评课
议课评课环节中,沈历亚老师和孙彬老师先后从教学设计理念、课堂重难点突破策略及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说课分享。随后,孙彬老师对沈老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充分肯定其循序渐进的教学逻辑和平行线转化思想的渗透方法,并就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的融合提出建设性建议。
微报告
最后,孙彬老师在《第二轮中考复习备考建议》专题报告中指出,复习课作为教学重要环节,需要分阶段推进。第二轮复习应以专题突破和能力提升为重点,第三轮侧重模拟考试与应试能力训练,第四轮则重在查漏补缺和心态调整。针对当前备考中存在的过度依赖教辅资料、重复训练过多、教师解题研究不足、以测试代替复习、计划缺乏系统性、忽视学生差异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孙老师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近年中考试题,其次要回归教材基础知识并采用一题一课的教学模式,最后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心理状态,避免盲目采用题海战术,确保复习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9日,物理专场在长冲中学同步进行,全区43名九年级物理教师参加研训。
公开课
活动首先由长冲中学朱婵老师带来《制作微型密度计》公开课。这节课以密度计的设计与制作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微型密度计,深入探究了吸管粗细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液体密度标定方法以及刻度分布规律等关键问题。课堂上,朱老师巧妙运用希沃白板实时投屏功能展示学生实验过程,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得出密度计刻度不均匀的结论。课程最后以“如何让土豆浮起来”的拓展性问题收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示范课
随后,武汉第四初级中学陈冉老师呈现了《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示范课。陈老师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通过“原理探究-实践操作-反思应用”的教学闭环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密度计工作原理,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塑料吸管封口缠绕铜丝的微型密度计,观察刻度上疏下密的特点并实际鉴别液体密度;借助希沃投屏实时演示器材组装、配重调节和刻度标定等关键步骤,并引入“文小言”AI工具辅助问题解决;最后通过分组研讨、解决方案分享和原理总结,系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实现了物理原理、实操演示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生动诠释了新课标下的跨学科教学创新。
议课评课
议课评课环节中,两位老师就实验中发现的试管较细等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长冲中学胡校长对两节课给予高度评价,特别肯定了课程导入的趣味性、教学姿态的自然度以及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认为这两节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成功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微报告
最后,武汉市十一初朱小宝老师在《9年级物理中考备考建议》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付出必有回报”的信念,重点抓好临界生提升和整体成绩提高。备考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强化实验联系实际,注重规范答题落实。具体要落实备课、精讲多练、及时批改和面批面改四项措施,深入研究教材、考题和教法。第二轮复习采用板块式、热点知识等专题训练,重点突破测量类和探究类实验。实施中要优化教学各环节,做到教研深入、选题精准、课堂高效、训练到位、错题巩固,全面提升备考质量。
本次二轮复习备考培训在英山县三大教联体中心学校的鼎力支持及全体学员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圆满落幕。承办单位智立公司将再接再厉,及时在训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实时调整并优化培训安排,做到真研训有实效。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持续努力和不断积累的渐进性过程,既不能消极怠慢,也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将以教育者应有的务实精神和专业态度为英山“强初”付出不懈的努力。英山“强初”,一路前行!
供稿:严双、吴希希、喻光全
编审:李捷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