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件以及教育部办公厅[2016]1号文件精神,结合咸宁市直教师现状,经研究,决定对市直教师进行远程培训。为确保培训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师德修养,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持续创造咸宁教育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对象、人数、学时
(一)对象:咸宁市直中小学和幼儿园全体教师
(二)人数:800人
(三)学时:60学时/人
三、培训主题
咸宁市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升培训
四、培训时间
2017年11月1日——2018年3月31日
五、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课程研修和主题研修相结合、必修课程学习与选修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
(一) 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
线上培训:由中国教师发展网(以下简称发展网)根据咸宁市市直学校、幼儿园的要求,负责研修平台创建、课程(教学)资源配置、培训互动设计、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培训活动评价,并由发展网负责对坊主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好参训人员,并与发展网一道,共同做好参训教师线上学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线下培训:发展网根据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确定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时间负责协调组织专家实施线下集中培训,充分发挥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二) 课程研修和主题研修相结合
课程研修:由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根据发展网提供的培训课程目录选定培训课程,由坊主组织参训教师在网上进行课程学习、讨论发帖、在线提问、提交作业、上传成果及课程评价。
主题研修:由坊主根据本坊成员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确定培训主题,组织坊内学员按照理论引领、实践与研讨、反思总结的步骤进行主题研修。
(三)必修课程学习与选修课程学习相结合
1.规定必修课程,是为了统一培训标准,达到培训的基本要求,强化课程研修的指向性,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2.安排选修课程,是考虑到参训教师在知识范围、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充分满足教师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培训课程
(一)公共课程
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理念、校园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学科课程
1.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含“部编本”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课程)
2.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含“部编本”语文、历史教材培训课程)
3. 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4. 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5. 幼儿园:专业理念、专业知识、政策解读、师资建设、实践技能
(注:具体培训课程由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发展网提供的培训课程总目录中选定)
七、培训实施
(一)研修准备
1. 成立咸宁市直教师远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①发展网
领导小组:
工作专班:
组长:杨世源
成员:罗定君 张继荣 罗骁 邬正云 方青
②建议咸宁市教育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组建相应的工作专班。
2. 搭建网络平台
① 创建分站社区。咸宁市直教育局根据发展网总站提供的分站社区首页模板,提出本分站社区首页的个性化栏目需求以及特殊的培训研修功能需求,与发展网总站合作共建咸宁市直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站名为“中国教师发展网咸宁市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② 创建研修坊。根据市直学校情况,为加强对教师远程学习的组织、指导和管理,拟分学段、学科建坊,共需创建18个教师研修坊。
3. 配置网络研修课程
详见《咸宁市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菜单》。
4. 培训者培训
①培训目标:
——掌握利用研修坊进行课程学习和开展主题研修的方式与策略;
——理解培训目标,了解培训内容、实施安排和工作要点,明确各级管理者、坊主、学员的职责任务与工作流程,保障培训顺利实施;
——提升研修管理者的规划设计能力、研修管理能力与评价能力;
——熟练掌握网络平台操作方法。
②培训时间:2017年 11月上旬
③培训地点:
④培训对象:研修坊坊主、各校分管领导
⑤培训具体安排:
(二)研修实施
注: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可以交叉并行。
(三)研修管理
1.过程管控
在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了解研修活动开展的情况并适时进行调控。了解情况可采取“一查二访三参与”的方式进行。
①查:就是查看研修数据,查看研修计划、简报,查看社区资源。这三种查看内容均在分站社区首页页面予以展示。
②访:就是访问研修坊、访问个人空间,通过实地考察,更多地获取一手资料。
③参与:就是指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学员的身份直接加入到研修坊参加研修活动,这样既能起到以身示范作用,更能准确把握研修动态。
通过“一查二访三参与”,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召开阶段性小结会议,通报情况,调整管理措施,改进薄弱环节,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教师网络研修扎实有效进行。
2.运行维护
①发展网培训运维部指定人员负责解决教师研修中的业务问题。
业务方面问题主要是:登录、账户、课程、主题、作业、资源、学时等。
业务方面问题的处理流程: 用户提出问题 → 培训运维部受理 → 产品部资源部处理(24小时内处理结束)→ 用户评价反馈 → 培训运维部结果处理(a、用户满意的归档;b、用户不满意的重走处理流程)
②发展网培训运维部指定人员负责解决教师研修中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面问题主要是:系统、网络等。
技术方面问题的处理流程:用户提出问题 → 培训运维部受理 → 技术部处理(24小时内处理结束)→ 用户评价反馈 → 培训运维部结果处理(a用户满意的填表归档;b用户不满意的重走处理流程)。
3.专家团队与研修辅导
①专家团队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专家在教师网络研修中的引领作用,发展网组建了由全国著名教育管理学专家孙绵涛、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全国著名国培专家吴伦敦领衔的专家团队,近200人的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教研员以及一线名特优教师,可随时为受训教师提供最前沿的学术讲座和一对一的培训指导。同时,市教育局也应建立市级专家组,市级专家组由教研室教研员、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坊主组成。
②专家辅导答疑
发展网专家团队与咸宁市直市级专家团队一起,在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统筹下在线值班,每周五天。具体负责:
◆诊断引领,指导各校、各坊、各参训教师制定学习研修计划
◆指导课程研修和主题研修活动的开展;
◆在线回答教师的提问(市校两级培训团队负责、发展网专家协助)。
③坊主管理引领:
坊主工作职责:
◆制定坊研修计划及阶段性工作简报;
◆根据发展网实时发布的研修数据(参与率、合格率、优秀率及各项研
修任务的完成量),及时做好过程调控,确保研修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按时认真批改学员提交的作业;
◆按时在线回答学员提出的研修问题,个别问题的确无法解答可寻求发展网培训专家协助;
◆评价学员研修成果并推优分享;
◆组织开发微课程、典型课例、专题讲座等地方培训课程;
◆对学员参加研修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推优;
◆研修活动结束后撰写工作总结并制定下年度计划。
4.激励机制
教师研修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①发展网总站、咸宁市直分站、学校、坊每日研修积分排行通报奖励机制;
②发展网积分(金币、银币)激励机制;
③优质课程开发奖励机制;
④课题研究带动机制;
⑤“好学校、好教师、好成果”评选机制。
5.考核评价
①考核评价原则
◆平台自动考核与人工评价相结合
平台自动考核学员在网上学习研修的情况与集团用户和发展网组织专班人员进行线下考核评价相结合,共同构成学员的综合成绩,从而实现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的目标。
◆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
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学员完成学习研修任务等终结性指标的考核,还包括对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评论、校本研修参与情况等的考核。
◆合格评价与评优激励评价相结合
既要根据考核指标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合格与否的评价,也要根据制定的评优细则评选和表彰优秀学员。
②考核评价细则
◆坊主考核评价
③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考核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席家焕
副组长: 杨世源
成员: 罗定君 张继荣 韩翔、罗骁、邬正云
◆考核评价工作专班
由咸宁市教育局和发展网抽调专人共同组成远程培训考核专班,具体负责本次培训的考核评价工作。
八、生成性资源加工与应用
(一)开发市级教师培训课程。对在培训研修过程中产生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成市级教师培训课程,计划开发咸宁市本地课程30门。
(二)审核、推优、汇集优质资源。做好各研修坊生成性资源的审核和推优工作,共计400件,原则上每个教师上传精品至少1件。
(三)建立社区资源库。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汇聚整理网络研修过程中的优质生成性资源,建立社区资源库。
(四)市教育局建立优质资源激励机制。
九、培训总结和成果集结
(一)培训工作结束后,由咸宁市教育局负责做好学时认定、成果结集和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二)发展网总站和咸宁市教育局共同全面汇集整理优质研修成果,并选取精华,推荐到相关学术刊物发表。
中国教师发展网
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