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培训实施方案
黄陂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发展网
(2017年8月)
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黄陂区教育局决定与中国教师发展网(以下简称“发展网”)深度合作,启动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网络培训,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培训目标
依托发展网创建全区“个人空间—教师研修坊—学校研修社区—区域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切合本区教育教学实际的主题培训,通过分层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综合提升全区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及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引领全区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名师和骨干,生成一批助推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地方培训课程和教学(或微课程)资源。具体目标如下:
1.造就一批学科名师:通过培训,让1%的教师成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风格独特、科研成果突出并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名师。
2.培养一批教学骨干:通过培训,让10%的教师成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业务精湛,能引领全区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骨干教师。
3.生成一批地方资源:通过任务驱动,围绕年度研修主题,每个教师每年至少上传1件有价值的资源(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等)。对在培训研修过程中产生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成区级教师培训课程,本年度计划开发黄陂本地课程50门。
4.建立一种常态机制: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乡村学校持续提供专家指导和优质课程,建立骨干引领全员的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推进乡村教师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5.探索一种教学模式:在各地各校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一套具有黄陂地方特色同时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培训模式
本次教师培训实施“三型五环”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
“三型五环”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是一种将培训对象分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三个类型,每种类型确定五个培训的基本环节,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
本模式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分层施训”的原则,将培训对象根据师资素质状况分成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三种类型,充分满足不同教师群体不同的培训需求;二是“任务驱动”的原则,给每类教师安排了五个培训环节,明确了每类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规定动作”,增强了教师的培训动力;三是“以校为本”的原则,植根学校,立足课堂,通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极大地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型五环”示意图
三、培训安排
(一) 整体思路
通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结合、线上研修与线下研修的结合、课程研修与主题研修的结合,激活教师已有认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借助贯穿始终的区域研修及校本研修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研修坊”的作用,推动区域学习共同体、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按区域和学校创建学科教师研修坊,学校教师研修坊相关学科成员成建制地加入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坊,形成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坊主的学校学科教师研修坊联盟,打通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的绿色通道,形成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的研修闭环。
依托学科教师研修坊所开展的跨校网络研修对学校校本研修的引领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坊对学校教师研修坊的校本研修活动流程及质量进行全程指导与监测;
2.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坊针对学校教师研修坊所提交的共性问题进行专家答疑或组织全坊学员进行主题研修;
3.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坊将本坊的研修成果(如教学模式、优质教学资源等)及时推广到各学校教师研修坊并运用于各校的课堂教学实践;
4.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坊发现培植示范学校教师研修坊,用于辐射本区域各校校本研修活动;
5.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坊精心选择及时推送优质培训课程和教学资源,以满足各学校教师研修坊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需求。
(二)框架设计
(三)具体安排
注:“区域研修”、“校本研修”、“自主探究”同时交叉进行
四、培训准备
(一)搭建网络平台
发展网为黄陂区量身定制“黄陂区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构建“个人空间—研修坊—学校社区—区域社区”一体化的区域网络研修体系,全区所有参训教师分别建立教师个人空间。
(二)创建区、校两级教师研修坊
1.区级教师研修坊建坊原则:
——以区为单位建坊,坊内按校建立研修小组;
——除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其余文字学科均按学段学科(幼儿园)建坊;
2.校级教师研修坊建坊原则:
——以学校为单位建立教师研修坊,坊内按学科建立研修小组,人数小于3人(含3人)的合成综合组;
(三)配置预设性课程(华中师大、华东师大、发展网提供,详见附件)
(四)培训者培训
将培训者培训与“校本研修管理者高级研修班”结合起来进行。
1.培训目标:
掌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基本模式和实施策略,重点掌握名师工作室、学科研修坊课程学习和主题研修开展的方式与策略;理解培训目标,了解培训内容、实施安排和工作要点,明确各级管理者、指导者、学员的职责任务与工作流程,保障培训顺利实施;提升研修管理者区域/校本研修的规划设计能力、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管理与评价能力以及学科组长的校本研修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熟练掌握网络平台操作方法。
2.培训对象:坊主、校本研修管理者(50人)
3.培训地点:长沙
4.培训时间:9月中旬7天(含往返2天)
5.培训日程:(见《黄陂区校本研修管理者及坊主高级研修班培训方案》)
五、生成性资源加工与应用
本年度围绕研修主题开发区级教师培训课程50门。对在培训研修过程中产生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成区级教师培训课程,主要应用于校本研修。开发的课程应聚焦共性需求,解决重难点问题,参照MOOCs方式建设,进行碎片化加工,原则上课程中每个视频不超过15分钟。50门区级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在发展网指导下由区两训中心(师训干训)拿出开发方案并牵头负责,区教研室、学科中心组配合完成开发计划。
审核、推优、汇集优质资源不少于5000件。做好生成性资源的审核和推优工作,利用“教师研修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开发资源,原则上每个“区级教师研修坊”推送资源不少于20件,每个“校级教师研修坊”推送资源不少于10件,每个教师上传精品至少1件。
建立区域社区资源库和学校社区资源库。学校整合校本研修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微课程等,建立校本资源库,并将代表性研修成果推荐到黄陂区社区资源库;黄陂区教师进修学校汇集各学校、各研修坊推送的代表性研修成果,建立黄陂区社区资源库,应用于教师的常规研修。
六、培训管理
(一)成立项目管理机构
1.发展网领导小组:
工作专班:
组长:杨世源
成员:罗定君 罗骁 张继荣 陈永元 邬正云 谷苗 卓慧 方青
2.建议黄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组建相应的工作专班。
(二)过程管控
在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了解研修活动开展的情况并适时进行调控。了解情况可采取“一查二访三参与”的方式进行。
1.查:就是查看研修数据,查看研修计划、简报,查看社区资源。这三种查看内容均在分站社区、学校社区首页页面予以展示。
2.访:就是访问学校社区、访问研修坊、访问个人空间,通过实地考察,更多地获取一手资料。
3.参与:就是指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学员的身份直接加入到研修坊参加研修活动,这样既能起到以身示范作用,更能准确把握研修动态。
通过“一查二访三参与”,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召开阶段性小结会议,通报情况,调整管理措施,改进薄弱环节,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教师网络研修扎实有效进行。
(三)自主选学
本项目旨在还参训教师以培训的选择权,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同时着眼教师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自主选学机制如下:
第一,为教师开展课程研修提供丰富优质的选修课程。
发展网通过自主、合作开发,打造了2000多门网络培训课程(其中合作机构华东师大提供了300多门精品课程),可为黄陂区提供充足的选修课程,能充分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
第二,为教师开展主题研修提供充分的研修主题选择权。
研修主题的确定由教师学习共同体来完成,在坊主的主持下,全坊成员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按一定的序列形成系统化的研修主题。这些主题来源于实践,植根于课堂,因校而异,因科而异,非常具有针对性。通过这些主题的研修,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自主性、个性化培训需求。
第三,为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海量鲜活的同步教学资源。
发展网除近2000多门网络培训课程外,还为教师提供20多万件独特系统且鲜活的同步教学资源,该资源按三类(教参类、教研类、教辅类)双线(教材版本体系、知识能力体系)架构,方便教师查找。
(四)专家团队与研修辅导
1.专家团队建设
打造以学科为载体、分层建设的学习共同体,培训者团队按区域培训者、校级培训者分为两个层级,重点建设学科引领专家队伍,带动学校和区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持续深入。
通过示范研修坊、示范学校建设,发挥研修坊坊主的专业引领作用以及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辐射、引领全区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持续提升。
2.专家辅导答疑
发展网学科专家团队与黄陂区区级培训团队、校级培训团队一起,在黄陂区教师进修学校统筹下在线值班,每周五天。具体负责:
①诊断引领,指导学校制定年度校本研修计划、指导教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②指导区域和学校课程研修、主题研修活动的开展;
③在线回答教师的提问(区校两级培训团队负责、发展网学科专家协助)。
3.坊主管理引领:
坊主工作职责:
①制定坊研修计划及阶段性工作简报;
②根据发展网实时发布的研修数据(参与率、合格率、优秀率及各项研修任务的完成量),及时做好过程调控,确保研修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③按时认真批改学员提交的作业;
④按时在线回答学员提出的研修问题,个别问题的确无法解答可寻求发展网学科培训专家协助;
⑤评价学员研修成果并推优分享;
⑥组织开发微课程、典型课例、专题讲座等地方培训课程;
⑦对学员参加研修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推优;
⑧研修活动结束后撰写工作总结并制定下年度计划。
(五)考核标准及学时认定
1.学员研修坊研修学时考核
2.坊管理员工作考核及学时认定
(五)激励机制
教师研修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1.发展网总站、分站、学校、坊每日研修积分排行通报奖励机制;
2.发展网积分(金币、银币)激励机制;
3.优质课程开发奖励机制;
4.课题研究带动机制;
5.“好学校、好教师、好成果”评选机制。
七、培训总结和成果结集
(一)发展网联合黄陂区教育局举办“黄陂区中小学教师(幼儿园)网络培训原创作品大赛”,设一等奖10个,二等奖15个,三等25个,颁证奖励并择优推荐发表。
(二)培训工作结束后,由黄陂区教育局负责做好学时认定、成果结集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三)发展网总站会同黄陂区教育局共同全面汇集整理相关成果,并择优推荐到相关学术刊物发表。
附件:黄陂区教师网络培训课程配置表